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10-62105101

工作平台 | 企业邮箱

公司新闻

BIM团队的风彩(1)

                     

                                       

图片
BIM

编者按:2019年初,中竞发公司确立了信息化引领的发展战略,搭建起

“一个平台、三个中心”的信息化架构,其中专门选调招聘信息技术专

业人才组建了BIM中心。BIM团队成员努力学习、深钻细研、刻苦攻关,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技术水平已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参加广联达2020

第一届咨询企业BIM应用大赛,获北部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先后融入公司多个中标项目开展BIM服务,还独立中标承揽BIM项目,

其快速化的建模、模拟化的显示、平台化的分析,受到客户的高度赞扬

和青睐,成为公司的一张名片。

  现分两期将BIM团队的几位姑娘把对BIM技术的认知和感受、把自己拼

搏奋斗的艰辛与喜悦分享给大家,以期给大家带来启发。

图片


图片


           孙洁,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学历,2011年8月加入中竞发,爱好旅行、美食和撸狗。


我与BIM
近年来,BIM被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关于BIM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说赶紧学BIM,不然马上就会被淘汰了,再加上各种软件公司的推销炒作,BIM似乎已经被推上了“神坛”。也有的说BIM就是个模型,没什么太大用处,学不学无关紧要。在做了十年的造价工作后,机缘巧合,我转入了公司的BIM中心,一步一步地揭开了BIM的神秘面纱。
不可否认的是,BIM自始至终都是一门技术,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它,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设计单位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正向设计,也可以搭建模型进行能耗分析、净高分析、碰撞检查等,施工单位可以用它进行管综排布、方案模拟、支吊架排布、模型提量等。设计单位使用BIM更多是业主要求或是为了绿建申报,施工单位使用BIM更多是通过这项技术管理现场,节省自身成本,而我们作为第三方咨询单位,在设计施工都已经大步流星开始使用BIM的时候,如果还是不掌握这门技术是真要被淘汰的。回想以往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算量、计价、沟通协调。算量主要是采用广联达算量软件计算图纸中每个构件的工程量,而实际意义上软件计算的真正普及也只有十余年;计价工作主要是结合项目套用合适的清单和定额,人材机的价格可以参考行业颁布的造价信息价格,没有造价信息的还可以参考广联达计价软件提供的专业测定价和市场价。算量计价的工作很重要也是项目开展的基础,需要更多的细心,而真正考验我们能力水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管理好一个项目、如何有效的与各方沟通、如何给予委托方最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何做到体现工程管理咨询专业水平的“咨询”。BIM技术实现正向设计是必然趋势,我们的算量工作有一部分势必会被替代,同样在现在取消定额的呼声下,我们的计价工作似乎也要被大数据、指标来代替,但理念、思路永远是我们自己的,这是任何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要想不被时代淘汰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基础上,拥抱新的技术。
有个朋友曾问我,是否还可以学BIM?要不要报培训班?该学习什么软件?要买个什么软件?我想用我浅薄的经验来回答一下,首先不管是学BIM还是学其他的知识,只要开始学习就不晚。目前的培训班大多是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我们可以先在网络上找资源进行自学再决定是否报班。BIM作为一项贯穿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不是一款软件就能解决的,不同的建设阶段和参建方,需求不同所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目前接触到的跟我们最相关的就是AUTODESK和广联达旗下的产品,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规划学习。
纵然BIM从被提出到现在已历经多年,但是在咨询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工作方式的改变还需慢慢适应,所用的软件也在不断的改进优化中,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他有着包容的态度,同时也相信未来它可以更好的辅助我们,更期待着信息时代的新咨询。
图片
图片


           张峥税,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硕士,2019年7月入职中竞发公司,爱好读书和冥想。

 

你好,BIM

BIM,你好,还记得我们相识的场景吗,一个电话让我与你结缘,那年我年轻任性,你风头正盛,一年后我去追寻我的小小梦想,你继续引领建筑业改革。2019年,你我再次相遇,你早已渗入建筑业的各个领域,莫管是各地政府政策支持,还是软件厂商竞相追逐,亦或是BIM专业在高校的设立,都让你成了建筑业的宠儿,而我仍像小白。一年多来,你我在朝夕相处中探寻彼此,面对你的大放异彩,我自愧不如,今日我想和你一诉衷肠。
你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并集成项目从建设到拆除整个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历经三维信息模型、三维+时间(BIM4D)、三维+时间+成本(BIM5D)、BIM+N维的进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你身上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例如成本信息、地理信息等各种资源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可谓信息皆可BIM皆可被你收入囊中。
在我的认知里施工单位与你结合可进行图纸会审、图纸优化、方案三维交底、现场管理等,并实现现场安全、进度的可控;设计单位借助你的技术优势实现专业整合、方案优化、助于限额设计的实现;建设单位以你搭建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各参建单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咨询单位与你共同实现项目管理的可视化、计量支付的高效化;政府单位借助你的基础模型实现城市或社区间的CIM建设,等等。这些都是你带给我们的优势。从鸟巢、中国尊、大兴机场、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区,从装配式、综合管廊到海绵城市、智慧工地,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一路走来,你充分发挥你的价值,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见识到你的可视化不仅呈现精美的实体外观,更在因其可视提供建设者们更多资源优化的空间;你的协同不仅体现在提升各专业各单位间的配合效率,更提供了一个整个项目参与者、受众者共同交流的平台;你的容纳性不仅在信息的存储更在信息的可复利用,你让我们看到了建筑业创新的更多可能。
诚然,你开启了建筑业创新之窗,但真与你相处之时,仍可谓问题重重,软件种类多、BIM工程量不被认可,BIM带来的价值效益很难真正界定,造成重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应用点少等;同时,还存在软件费用高、正向设计推行效率低,运维平台搭建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影响着BIM应用的落地。我知你价值的发挥需要我们具有综合的专业能力、基本的建模、识模和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更需团队间有效的分工配合、与项目真正的结合。你的价值效益是别人赋予的,而不是我们真正获得的,当我们真正深入融入项目,探究BIM应用的价值利弊,也许才能具有真正的发言权。假以时日,我相信,你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
从微观处你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选择,从宏观处你是建筑企业乃至建筑行业的一次创新。对你,我曾有过焦虑与担忧,但更感谢你让我遇到了一个气氛融洽的大家庭,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我们在互帮互助中成长;更感谢你带给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挑战的机会。莫管前路困难重重,我们与你并肩同行,好吗,BIM。




上一篇:元旦快乐!       下一篇:BIM团队的风彩(2)